行政院舉辦2024人權日國際研討會 激盪人權教育新思維 促進政府施政融入人權理念

行政院於113年12月9日至10日舉辦「2024人權日國際研討會」,聚焦「人權教育」為主題,透過廣泛國際視野及國內外多元實務觀點,分享交流推動人權與轉型正義教育方面的最佳實踐與創新評估策略,盼為人權教育注入新動能,擘劃未來監測與評估機制的推動方向。研討會開幕由卓榮泰院長致詞,卓院長致詞時強調,人權是普世價值,臺灣從歷史教訓中堅持反獨裁、反極權,不會在人權的道路上走回頭路,並以此與世界理念相近國家及夥伴們合作,凝聚力量維護區域和平穩定,捍衛民主。卓院長認為,威權與專制等歷史錯誤固然不可重蹈覆轍,但現存各種違反人權的行為,尤其是霸凌與霸權,也應消除,為後代打造平等對待、互相尊重的空間與環境。9日下午首先登場的專題研討主題為「人權教育的實踐」,由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張文貞特聘教授主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賴月蜜副教授報告,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陳瑤華教授與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人權教育資源中心楊素芳執行秘書等2位與談。賴副教授分享其過去參與人權教育培訓的經驗與反思,深入闡述如何運用各種參與式培訓方法,針對不同主題、不同對象及不同場域進行靈活調整與應用,並進一步分析我國人權培訓的現況與挑戰。第二場專題研討主題為「人權教育評估的創新策略」,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周志宏教授主持,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人權研究與教育中心Magda J. Seydegart主任與加拿大卡爾頓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Edward T. Jackson兼任研究教授等2位報告,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葉德蘭教授與東吳大學人權碩士學位學程林沛君副教授等2位與談。Magda J. Seydegart主任與Edward T. Jackson兼任研究教授分享評估人權教育及培訓計畫時的創新方法,強調政府應運用多元取向評估方式,更有效處理社會內部多元價值衝突。10日上午緊接著第三場專題演講,由人權公約施行監督聯盟人權政策中心黃嵩立主任主持,荷蘭烏特勒支大學人權教育講座教授兼美國人權教育協會Felisa Tibbitts主任分享監測與評估機制在人權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如何應用混合式方法收集資料,並探討評估態度與行為轉變時所面臨的挑戰。第四場專題研討主題為「人權教育的國際接軌」,由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廖福特研究員主持,聚焦探討不同國家在人權教育的實踐與挑戰。澳洲天主教大學Joseph Zajda副教授首先分享全球化背景下的人權教育應強調其與民主、社會正義的關聯,以及該國缺乏系統性方法與法律保障的挑戰。來自義大利的國際人權培訓專家顧問暨人權律師Ivana Roagna分享過去協助歐洲理事會於西巴爾幹地區及其於聯合國犯罪司法所進行司法人員培訓評估的經驗,闡述需求評估與影響力分析的重要性。德國人權中心人權教育部主任Michael Schwandt則以書面分享德國人權中心作為國家人權機構,在推動人權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並分享警察學院人權教育課程設計。第五場專題研討主題為「轉型正義教育」,由臺灣冤獄平反協會羅秉成理事長主持,東吳大學政治學系陳俊宏教授報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楊翠教授與臺北市立中崙高級中學公民與社會科葉桑如教師等2位與談。陳教授以一般公務人員與軍警司法等特定專業人員實施的轉型正義教育為分析焦點,檢視上位的國家轉型正義教育行動綱領、執行策略與現階段實施成果。第六場綜合座談特別聚焦探討「我國人權教育監測與成效評估機制的在地實踐與未來展望」,由行政院政務委員林明昕主持,東吳大學法學院鄧衍森講座教授、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胡中宜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林佳範副教授等3位專家學者、監察院國家人權委員會葉大華委員、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吳林輝司長共同與談,透過深入對話,從多元視角汲取靈感,為我國長期的人權教育推展提供參考性的指引與方向。行政院人權及轉型正義處表示,自2022年行政院人權處成立以來,便以我國當前人權保障重要事項與機制為主題,每年於國際人權日前夕舉行人權日學術研討會。今年研討會以人權教育為主題,現場特別設置成果專區,展示各部會推動人權及轉型正義教育的成果,讓與會者能更深入瞭解教育在塑造人權文化、深化公民意識與促進社會和諧中的重要性,展現政府在逐步完善國家人權保障法制與機制的同時,也持續努力透過人權教育,將國際人權標準融入政府施政,確保人權價值深植社會各層面。行政院人權處指出,本次研討會計有來自歐洲、北美洲及澳洲等多位報告人,超過400人次之政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民間團體代表、實務工作者與關心人權教育的學生或個人透過線上及實體參與,匯聚來自政府、學界、民間與國際的多方智慧與力量,期望藉由知識與行動的結合,精進人權標準,為全球人權發展貢獻心力。
#行政院即時新聞